文章

特色文化融合创新元素,让社区大“变身”

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解决文化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让城市不再“千城一面”,是社区改造的一大重要课题。

2020年 08月 26日

城市的魅力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一个城市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的轨迹上,历史建筑、传统居民以及特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城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效载体,并为城市未来发展确立基调。

但同大多数国家一样,城市的发展扩张必定会面临老旧社区改造的问题。在我国城市扩张过程中,各地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旧城改造”运动,许多极具历史价值的街区惨遭破坏,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文化空间破坏、历史文脉割裂、城市记忆及地方特色的消失、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瓦解等问题日益严重,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建设中文化延续的缺失。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解决文化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让城市不再“千城一面”,是社区改造的一大重要课题。

老文化,新元素 —— 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

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潜藏于社区一砖一瓦间的宝贵财富,是城市历史文化和人们集体记忆最完整的物质体现。在日本八女福岛社区营造及上海愚园路沿线的社区更新改造中都在复兴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给历史社区的改造提供了经验借鉴。

日本八女福岛社区营造的时间可追溯至1991年,那一年,巨大的台风袭卷了日本八女福岛地区。借着重整街区的契机,福岛地区于1993年开始探索街区环境整备计划的可能性,并于同年制定了《传统街区景观整备规则》。1994年,八女市财政计划科发起成立了“街区景观整备委员会”,准备开展街区整备事业具体策划和实施的调查审议工作。1995年,当地开始进行街区营造,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造成了景观修缮与再造上的问题。如原有的协定方案针对补助对象制定了“模仿历史建筑”或“与传统建筑协调”的整备基准,但实际上即使不尊重八女福岛社区传统的建筑样式也能得到补助,这就给民众造成了公共资产滥用的印象,从而遭到质疑。1998年该地区以协定委员会的民义发行了《街区修理与修景指南》,该指南确定了八女福岛地区每一栋传统民宅的个性,以及街区的整体价值。2000年,由当地28名建筑师发起的街区设计研究会成立,使得社区改造传统建筑样式进行景观修缮和再造的愿望得以实现。

我们可以看到,八女福岛社区营造高度尊重了每一栋传统民宅的个性及街区的整体价值,在改造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大拆大建,采取微改造、修缮和再造的方式进行持续的社区更新。今年,八女福岛地区还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全国第61个重要传统建造物保存地区。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上海愚园路沿线的社区更新改造。愚园路上保留着施蛰存故居、百乐门舞厅以及《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等诸多历史保护建筑,被列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马路之一。愚园路曾以“高尚居住”为主导功能,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破墙开店”的热潮下,愚园路沿街出现了商铺“小、乱、散”现象,又因愚园路辖区居民以老龄原住民及购买学区房的小家庭为主,年轻人不再是社区主流,愚园路逐渐失去了活力。

在上海新一轮城市更新中,愚园路的改造模式由“拆、改、留”变为“留、改、拆”,政府提倡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空间。愚园路有一处已有91年历史的保护建筑——原江苏路邮局物流中心,如今这处沿街的历史保护建筑已升级改造为“愚园百货公司”。老建筑的内部装修保留了原味,老式立柱、拱门清晰可见,同时注入以“潮牌”为核心的商业新元素,有望成为城中下一家“网红”店,复古与摩登的融合理念挖掘了更高的商业价值。在愚园路一期及二期改造项目中,长宁区政府针对愚园路上的区少儿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弘基广场、新联坊等公共空间节点及绿化地块进行了更新改造,引入了艺术体验、创意零售、时尚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业态”,包括了30余家零售品牌,并将部分空间改造成以时尚创意产业为主的工作室及社群活动场地,形成“跨界、精致、融合”的街区新形象、时尚艺术新地标,以吸引青年客户群体,带动街区活力。

仲量联行在近期发布的城市更新白皮书《聚焦社区更新,唤醒城市活力》中也指出,“尊重历史,唤醒记忆,融入当下”是老旧社区改造的首要出发点,亦是商业价值发掘,盈利模式再造的关键钥匙。在充分考虑改造后引入的新功能新业态与历史文化、历史建筑融合的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条款,保护历史建筑和尊重历史文化特色,由此更好地让社区实现大“变身”。

了解更多?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