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2022年第二季度零售物业市场报告

2022年 08月 09日

因国内多个城市疫情反复,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受到冲击,内需承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万亿元,同比下降0.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3.3%,二季度由正转跌下降4.6%。经济基本面的不稳定导致消费者心态开始转变,疫情反复下资金链紧张的商家面临停业风险,品牌扩张更趋谨慎,国内重点城市零售物业市场活跃度同比显著下滑。但伴随疫情阶段性受控以及促消费政策发力,商场的客流量和销售额二季度末出现复苏迹象。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1%,按月提升9.8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逐步走出上半年的阴霾,加速恢复。

疫情导致商业项目延期开业,上半年新增供应放缓

疫情散点复发项目推迟入市,上半年供应放缓,非一线城市表现亮眼

订阅

获取更多行业洞察?绝不错过任何更新

您将收到全球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新闻、行业洞察和投资机会。

疫情反复对零售物业市场开业影响大,原定于上半年开业的部分项目延期,部分定档下半年开业的项目推迟至明年,且延期现象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A类城市更为明显。仲量联行统计,2022年上半年21个主要城市优质零售物业新增供应共计218.2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2.2%。至此,对应城市的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突破1.3亿平方米。A类城市中,上海、深圳由于疫情影响,上半年未录得新增供应,北京和广州共新增20.8万平方米,A类城市新增供应在全国占比不足10%。B类城市新增供应表现亮眼。武汉上半年新增30.3万平方米,位列各城市首位,其中武汉万象城在二季度入市,成为当地高端消费新地标。苏州上半年录得东方之门、大悦春风里大体量地标性项目入市,以28.3万的供应量位列第二。重庆以3个项目总共28.2万的供应量紧随其后。分区域看,中西部由于受疫情影响较小,供应量位居前列。同时,城市化的脚步促使更多项目落地新兴商圈,上半年超一半的新增项目落地新兴商圈和非核心商圈。

疫后消费者行为转变,回归理性,更重视长期价值

疫情冲击经济基本面,影响就业与消费者收入预期,因此消费者行为更趋于成熟、理性。同时,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的健康元素和商品品质,不再单单关注商品的品牌溢价,而更看重消费带来的长期价值,即用投资的眼光去看待消费带来的长期回报。

重视健康生活方式,户外露营受追捧:疫情封控下,短途旅行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选择,同时露营因其参与门槛低、场地限制少、适合亲子出行、朋友出行等特点受到追捧。据仲量联行近期调查问卷统计,在未来半年消费者尝鲜的新兴消费类型前五名中,露营野炊以43.1%的投票率位列第二。同时户外露营热潮带动露营营地、户外露营装备、运动产品的热度,为线下商业空间带来更多可能性,焕新消费场景。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统计,618期间户外休闲家具品类同比增长超过200%,包括凯乐石、骆驼、迪卡侬等户外品牌加速扩张。购物中心也乘势引入露营业态,通过推出各类“露营+市集”的活动,打造微度假目的地。露营的火热反映出人们对社交、健康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的追求,长期来看需求稳定。

关注生活的科技性、便利性、舒适性,智能家居需求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更多消费者开始追求效率、便利性,愿意以金钱换时间,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务上,扫地机器人、洗碗机等智能家居的需求提升。同时在疫情隔离下,客厅变成“第二办公室”,居家时间延长,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改善居住环境、提升舒适度的需求,包括投影仪、电动升降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全国来看,智能家居体验厅有所扩张,包括添可、凯迪仕、欧瑞博等品牌在购物中心均有扩店,同时销售模式从“专业卖场”向“品牌体验店”模式转型,提升品牌形象,丰富体验感。

倡导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火爆:随着国家政策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环保消费也成为消费者考量因素,新能源汽车也在政策倡导和优惠下成为消费热点。上半年来看,新能源汽车继续扩军,成为疫情下拉动消费的中坚力量。据乘联会统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24.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资品牌比亚迪凭借疫情下的产能优势,超过特斯拉,位列销量第一。同时在全球油价上涨以及各类汽车消费优惠政策扶持下,更多品牌尤其是传统燃油车品牌加快推出纯电产品,并在全国优质购物中心积极布局。整体市场呈现出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造车为主的多元化竞争趋势。

消费者回归理性,看重性价比,折扣超市成资本宠儿:社会基本面的短暂下行引发“应激性储蓄” (预防性储蓄存款力度加大),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消费者逐步回归理性,性价比成为重要考虑因素。在这样的趋势下,折扣超市品牌,例如奥特乐、嗨特购、唯品仓等受到资本青睐,获得多轮融资,并在全国购物中心加速扩张。折扣超市通过精简SKU规模,集中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压低采购成本,同时提升数字化、标准化的运营方式,降低运营成本,长期来看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疫情致商业租赁放缓,商场空置率提升,租金承压下探

实体经济短期受挫,商场空置率波动

零售消费市场受经济与疫情影响略显疲态,市场情绪谨慎,租赁需求放缓。全国平均空置率较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报9.8%。分城市能级来看,A类城市(北上广深)中,上海、北京、深圳都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空置率提升。但从空置率走势分析,A类城市零售物业市场韧性较强,预计将在此轮疫情后快速恢复,空置率有望更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B类城市(去除一线城市后的GDP前十城市,即杭州、苏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和C类城市(其他城市),全国疫情的多点爆发为市场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头部品牌也都放缓拓店计划,空置率较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商场租金下行,各能级城市零售物业首层租金均有所下滑

一季度,整体租金受疫情影响进入下行区间,二季度租金加速下跌。在市场下行区间,品牌开始开源节流,优化网络布局,资源聚焦头部卖场,导致购物中心表现两极化。随着需求减弱,非核心商圈租金议价弹性增加,带动整体市场租金下行。据仲量联行统计,全国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上半年累计下跌0.8%。

消费券提振市场信心,跨界联名成品牌新增长曲线

政府政策推动消费券,多举措提振消费市场:为提振消费,各地政府相继开启消费券发放热潮,拉动衣食住行游购娱各品类消费。利用消费券覆盖领域广及政企联动的特点,精准补贴中小微企业,带动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复苏。全国来看,多个城市已经发放多轮消费券,其中成都市政府分两批次发放 6 亿元的“成都 520”消费券,成为上半年发放消费券力度最大的城市。相比2020年消费券,2022 年覆盖范围更广,新增汽车补贴。发放形式更多样,新增数字人民币和补贴形式。而且本轮采取政府满减补助、机构资助福利、商家折扣让利等方式,参与主体更多。

争夺流量,跨界联名受到品牌青睐:疫情下,零售商业的客户维护及获客成本骤然增加。通过跨界联名,可以带来足够的话题关注度与流量,降低引流成本。同时传统品牌与新锐品牌相互借势品牌元素,做到资源互换、消费场景融合,实现品牌年轻化。从市场端来看,不少品牌跨界咖啡茶饮,成为了品牌优化门店客户体验,构建社交空间的手段。上半年,包括茅台冰淇淋、邮政推出的邮氧的茶、Maison Margiela跨界咖啡等跨界品牌成为市场热点。

疫情推迟未来供应,政策托底消费快速修复

预计中国21城近1,000万平方米的优质零售供应将在后半年陆续进入市场。分城市看,北京预计还有97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位列第一。武汉、南京、深圳和重庆紧随其后。A、B类城市在未来供应总量排名上位列前茅。同时,上海受疫情影响,多个项目延期到明年,下半年供应量预测显著减少。从项目层面来看,地标级和高端项目将成为下半年市场重点,后续不乏成都SKP、重庆100 Mall、南京国金中心等优质项目入市。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短期修复势头较好,当月增速在 6 月已由负翻正。同时暑期旅游旺季来临,省际旅游客流明显回升;航空公司陆续复航国际航线,航空、铁路及市内交通客流复苏。在“去星”政策、旅游专列业务恢复及 “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缩短为 7 天等政策利好下,用户出行需求被进一步释放,为消费复苏注入动能。从城市来看,上海堂食开始有序恢复,北京等地发布多项扶持政策助力经济增长。预计随着更多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和基本经济面的恢复,消费者信心将得到提升,内需消费市场也有望进一步复苏。

联系 我们,了解更多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

您的投资愿景是什么?

发现全球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了解我们如何帮助客户实现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