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多方力量聚合 赋能生命科学产业园区做大做强

国内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现萌芽,或将形成生命科学产业社区、生命科学产业社群两类发展模式。

2022年 11月 22日

近日,上海徐汇区发布了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政策,将对区域内相关产业的重点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有望获得最高1500万元的补贴。而在刚刚落幕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张江集团宣布:总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上海张江“基因岛”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建设,明年投入运行。此外,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也将拓展10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

政策助力,使得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向上,企业发展高歌猛进,催生不动产扩租需求居高不下。有需求,就有供应顺势而生,生命科学物业市场未来2-3年将迎来供应增加,以纾解目前存量不足的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不论在北京还是上海,生命科学企业更偏好选址在政府扶持、政策优惠、同时能够产生行业聚能效力的产业园区。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生命科学产业的持续发展,产业园区将成为资源集成最理想的载体——企业入驻带来的聚合效应,资本方背后的产业资源以及运作能力,以及园区管委会的政策指引与扶助,多方聚能、共同把园区平台做大做强。

而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研究能力协同资源,精准传递企业诉求、帮助管委会解决企业痛点,正是仲量联行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长。

生命科学企业——首选园区 凝聚合力共同成长

仲量联行在京沪两地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未来新增供应中,产业园区内的新建项目成为供应主力。企业调研也显示,生命科学企业不动产选择以产业园区为主,占总需求面积的67%,尤其是领军企业对产业园需求远高于其对办公楼的需求。

订阅

获取更多行业洞察?绝不错过任何更新

您将收到全球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新闻、行业洞察和投资机会。

对于生命科学企业选址来说,高端人才的可及性尤为重要。一些成熟的产业园区已形成梯队显著、储备齐全的人才高地,吸引企业落户。以上海为例,较为成熟的张江核心板块已配备梯队成熟、丰富的人才资源,一些新兴的生命科学产业众多板块如周康、紫竹,正开始呈现出人才的雁阵格局。在已具规模的产业园区内,人才的聚合效应开始显现,不论企业落户还是搬迁,首选依然是围绕人才据点的周边区域。

同样重要的是,产业园区的聚合效应有利于企业间沟通合作,实现风险均摊、互利双赢。生命科学行业技术含量高、投资回报丰厚,但同时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这些特征使生命科学企业在选址时,倾向于向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靠拢,以便于企业沟通交流,寻求合作或外包的机会。通过合作研发,企业间打破技术壁垒,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新药成功率,在保证自有专利的同时,共担风险,合作共赢。

由于行业的种种特殊性,聚集度高的产业园区无疑是企业选址和未来成长最好的平台。除了企业入驻带来的物业需求,产业园区的主导者——管委会更看重产业落地后带来的可持续发展。

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董事丁婷表示:“很多国企园区管委会自身就有成熟的房地产开发能力,对于部分优质企业还能提供代建服务。针对那些愿意在园区内落地生根、成长发展的企业,还会提供更多政策扶助。”

仲量联行中国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董事毛欣:“很多生命科学企业选址着重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土地,包括位置、交通、周边环境等;另一个就是园区管理方能够为企业提供的产业载体外的服务,例如是否能够助力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等等。此外,企业也尤其看重候选区域的产业基础和人才聚集。”

投资方——深度参与 布局行业全成长周期

资本长期稳定的注入,也是生命科学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引擎。过去两年,资本方参与生命科学产业的方式大多以收购二手物业、改造后重新入市为主,强劲的租赁需求令投资者闻风而动。从已披露的大宗成交来看,机会型及改造增值型的二手改造项目受到买家的青睐,带环评项目的翻新改建机会最受投资者的关注。

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董事丁婷表示:“机会型和增值型投资都建立在二手项目改造的基础上,像上海近期入市的前社·张江创新园、悦颂生命科学园、阳光张江NEO这些项目,都是MSREF、ESR等知名地产基金操盘的改建项目。然而可改建的二手项目愈发稀缺,往往改造难度大、投入多,性价比不高。近年来,部分改造项目体量可能仅有1万平方米,但即便如此,资本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型基金公司仍竞相追捧。”

据了解,一线城市的生命科学物业的改造成本可以高达8000元/平方米,而普通办公物业的翻新改造一般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政策壁垒也挡住了不少投资者,二手项目改造的相关政策审批要求很高,限制也较为严格。

因此,越来越多的资本方把目光投向与产业园区更深层次的合作上,例如不久前康桥资本在北京大兴和昌平一举拿下了两个项目;由于该机构此前投了很多生命科学的企业,产业资源丰富是其重要的加分项,能否带来更多企业或项目落户园区、协助园区平台做大做强,是园区管委会非常看重的能力。

更有步伐较快的园区内已出现专业医疗基金,他们与园区方深度合作,为园区内的医药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一号”基金,就是资本方、园区管理方与知名药企共同创立的首个生命科学产业基金,定位于创新药及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挖掘产业内潜力项目,携手助力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资本方也在积极尝试打通资金退出机制。以华安张江光大REIT为代表的首批产业园REITs项目上市即是开端,最近杭州的和达药谷也完成申报,将孵化器项目与和达药谷一期作为底层资产,成为国内首支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募REITs。在产业地产的基金平台框架下,以生命科学产业园区为底层资产,将来C-REITs或将成为资本有效的退出途径。

仲量联行华东区研究部董事丁婷进一步表示:“近两年来资金对生命科学物业市场的关注度一直处在高位,但是资本热度是有周期性的,今年略有回落;不过强劲的租赁需求和诱人的政策红利,令资本对生命科学领域依然保持高度兴趣。而深度参与行业发展、布局产业园区及潜力企业的全成长周期,是更多成熟资本考虑的方式。”

仲量联行睿见未来——产业集群化 园区平台可以做到多大多强?

受益于市场、政策、人才及资本四大驱动因素,中国生命科学产业预计将呈现长周期、可持续的蓬勃发展。生命科学产业园区未来或将形成两类模式的发展:一是生命科学产业社区,二是包括更大体量规模、更多平台汇聚、更多利益相关方的生命科学产业社群。

目前,类似于张江这样,集办公楼、定制化生命科学实验室、生活配套、零售及酒店的综合性产业社区,还仅是生命科学产业园区的初级形态。部分投资者已开始考虑融入社群概念的综合性生命科学产业园,以及通过多方合作扩宽投资渠道。

例如位于美国波士顿的Kendall Square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就是以麻省理工学院为核心,历经多年发展,在多方合作下,众多产业社区通过区域性基础设施包括功能平台、临床医院及交通配套等,得以有机连结,放大创新动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未来的生命医学产业集群概念,包括有知名高校、研究院做前端创新研究,有医院做临床试验,有生命科学产业孵化器,也有投资机构、生命科学企业密切关注,以及优质开发商打造的空间载体(包括研发办公、生产厂房等更多元物业组合)承载多方机构,通过各类基础设施连结赋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虽然国内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但以当前的基础和发展速度来看,已有萌芽;以前文提及的上海徐汇为例,政府正在搭建更多对接平台,促进高校院所、三甲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临床研究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仲量联行中国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董事毛欣总结:“越来越多的园区和管委会已经开始走出提供土地、设施等比较初级的阶段,开始着力于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服务企业意识,积极打造产业高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方、投资方、园区三方需要着眼未来,以更前瞻的视角来通力协作,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社区乃至社群。”

联系 毛欣

中国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董事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

您的投资愿景是什么?

发现全球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了解我们如何帮助客户实现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