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解读杭州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善治之策”

近日,杭州对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通过合并、拆分、功能区改行政区等方式来实现“存量优化”

2021年 05月 11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需要,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是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前有上海合并闸北静安,南京设立新秦淮、新鼓楼……而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杭州同样迎来了本世纪以来调整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域规划优化——撤销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撤销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撤销余杭区,设立新的余杭区;以及设立临平区和钱塘区。

左右滑动查看前后对比

经过调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虽说总建制数与调整前保持不变,但“并二、设二、改一”的大规模调整力度,可以被解读为杭州对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一次重大谋划。从另一个侧面而言,也可见其背后的善治之策——杭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居重要地位,优化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发展现有的短板和不足,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联动区域协同发展而赋能。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商办空间是城市产业经济运作的重要载体,土地出让规划建设体量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区域产业更新速率及未来发展潜力。杭州原有的部分行政区划由于区域空间不协调,存在“大的过大、小的过小”的问题。

以原上城区、下城区为例,由于土地面积小,存在城市更新速率低、短期大体量产业难植入的问题;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原萧山区、余杭区,其土地面积分别是原上城区的78倍和68倍,却由于分摊面广、产业同质化问题同样面临着发展瓶颈。此次撤销合并,有望改变资源要素流动的边界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原萧山区、余杭区扩张的压力,同时促进原上城区、下城区存量改造及增量项目的资源联动。

左右滑动查看调整前后对比

而从城区建设角度来看,自G20后杭州战略发展方向转变为“拥江发展”,产业向钱江新城转移,而近两年来未来科技城及钱江世纪城也后来居上,成为优质核心CBD的强力竞争者。从土地储备来看,未来能够继续提高核心区承载力、集聚金融科技等主力产业重任的区域正在逐步扩张至以K11、未来社区、江河汇为代表的延伸段以及钱江新城二期片区。

区域资源配置优化

虽然近些年杭州各新兴城区,如原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但是人口流向与资源配置却存在严重的错位。优质公共资源覆盖范围多集中原上城区和下城区、由于行政边界设置而导致的重复建设、对稀缺资源的追逐致使区间地价房价断层等矛盾越发凸显。

仅以教育资源配置为例,此轮调整将使原上城区、江干区,以及原拱墅区、下城区合并学区摇号,有望削弱学区房概念炒作,推动老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将有利于实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

产业发展格局优化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借助亚运会部署之势,杭州不断推动远程、高速交通枢纽功能再优化,覆盖效率再提升。预计到2025年,杭州将基本构建“一核九星”的空间格局(即1个城市核心区,9个郊区新城),地铁线网将成为CBD核心区向外辐射的重要骨架。

在此基础上,以多个TOD先行实践区作为片区经济活化剂、高效打通城东“智造”、城西“科创”双走廊,将极大提升杭州城市产业承载力。区域划分调整优化后,杭州呈现出全新格局:

新上城区:政治金融+总部经济,打通拥江“黄金海岸线”的C位中央商务区;

新拱墅区:商业时尚+人文休闲,“武林”、“运河”双IP串联,打造宜居宜游的高品质居住区;

新余杭区: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云城,向西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策源地;

新临平区:集中发展大城北及东湖新城,加速南向融杭;

新钱塘区:产学融合+智能制造,打好第二产业坚实基础,形成东接杭州湾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仲量联行杭州、武汉、南京分公司总经理辛毅表示:“2035年,杭州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此次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有望为杭州的现代化建设按下加速键;联动区域空间协同发展、均衡城市人口密度、合理优化产业布局,缓解杭州当下的主要矛盾。仲量联行作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们有信心以前瞻的市场洞察和专业的商业地产服务,为杭州的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