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倒计时|场馆如何在赛后保持“生命力”?
功能迭代、消费转化与资源整合的长效运营是赛后场馆的生命力“密码”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本月底正式在成都拉开帷幕,一场秉承简约、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级体育赛事将为这座城市注入全新活力。在期待精彩赛事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国际赛事体育场馆的城市服务价值,也成为成都及其他大型赛事举办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仲量联行的项目经验以及相关研究,解读“场馆赛后利用”命题的核心解决路径。
场馆分类分级,明确角色担当
从城市功能和商业价值高效利用角度出发,仲量联行认为,基于多维度综合评判,将场馆进行城市级和区域级的划分,是确定其后续利用方式的重要前提。
以即将举办的四川成都大运会场馆为例,官方资料显示,51个场馆中,除约30个为既有校区体育场馆改造利用外,21个市政公建类场馆设施将服务于社会公众。基于各场馆的赛事能级、所处区位、规模及场馆配置不同,其未来发挥的作用和辐射客群也将不同。
在体育场馆能级区分前提下,除遵循各场馆特性及主力客群需求进行差异化发展外,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核心策略制定场馆利用解决方案:
1. 以体引人——最大化发挥空间优势,多元化延伸节赛演复合功能
从场馆自身出发,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提升赛事及活动运营水平,进而最大化客流总量是场馆利用的首要抓手。
以“文化+体育”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为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业篮球赛举办之后,依托篮球馆打造面向大众的户外篮球广场,使项目的体育运动基因得以保留。原有的篮球场馆成为北京演唱会等文化活动的重要举办地。同时,引入大型沉浸式展览馆和演播厅、国内现场音乐品牌MAO Livehouse、极具文化影响力的时代美术馆等文化业态,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北京首屈一指的文化消费目的地。
2. 以体促城——挖掘体育消费经济,兑现客流价值,驱动区域价值转化
节赛演主题活动如同区域的“大主力店”,而如何将其吸引的强客流转化为强商流,同时驱动所在区域整体价值提升是重中之重。仲量联行认为,应从高效利用内外空间和多元化消费业态两个维度展开。
同时,对于城市级和区域级体育场馆,由于其空间容量和辐射力不同,应充分结合客群需求,差异化布局适配的业态功能,实践适配的发展路径。
城市级体育场馆——打造大型城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和城市活力区:从单一的体育及文艺活动竞演场所,转变为以体育为轴,承担产业、商业、旅游、居住等城市功能的城市活力区和复合化的大型城市休闲娱乐目的地,实现区域价值撬动。
他山之石:伦敦O2及格林威治半岛
伦敦O2建筑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承办场馆之一,现已成为集体育运动体验和娱乐为一体的精彩都市运动娱乐多功能目的地。其所在的北格林威治半岛伴随场馆及区域的逐步提升,已发展成为集艺术、技术、工艺、音乐、食品和数字技术创意空间、高端居住为一体的创意工作区。
区域级体育场馆——构建区域休闲社交生活中心:考虑到区域级场馆的体育功能相对聚焦,可重点针对区域客群需求,依托体育健康休闲主题,导入餐饮、休闲社交、生活配套等业态,搭建社群体系,构建区域休闲社交活力中心。
他山之石:成都白墙公园by Nature
白墙公园by Nature是紧邻成都大运会射击比赛训练场馆——成都市射击射箭运动学校打造的配套特色街区,以运动活力为核心驱动,围绕“运动与青春”、“文化与艺术”、“成都与国际”等内容,引入生活、餐饮、运动、休闲等多元业态,成为区域型特色社区生活中心。
3. 以体营商——资源整合+长效运营,实现永续性发展
长效运营是赛后场馆有效利用的必备保障。场馆可通过引入专业的运营方,以“运营方+X”的模式,包括 “运营方+线上平台”、“运营方+院校机构”、“运营方+政府组织”等,整合多方资源,以实现可持续运营。
运营方+线上平台:
与知名的线上体育社交平台合作,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导入丰富的运营活动,强化项目的客群粘性。例如,紧邻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的晶耀前滩,通过引入线上体育社交龙头平台——虎扑的首家线下实体店,利用其庞大的社群资源和线上影响力,导入多样化的IP活动、体育品牌快闪、JRS社群活动、球星见面会等,大力提升项目的话题度和客群粘性。
上海晶耀前滩示意图
运营方+院校机构:
与相关院校合作,提供针对儿童、学生及专业人才的短期课程和具备专业证书颁发资质的长期课程,打造专业体育少儿及人才培训基地。
运营方+政府组织:
与政府组织合作,扩大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和丰富度,营造片区的体育运动活力,提升全民运动健身的理念。
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于清华:赛事时代场馆有效利用将重塑城市和区域功能及产业发展价值。立足区域价值视角,“内外兼修”,同时以市场化发展为前提进行全面定位和运营,是发挥场馆价值的必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