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睿见更新|如何守护城市的“精气神”?

繁衍集体记忆,延续场地精神,赋新城市文脉。

2022年 02月 28日

“保护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对立的,纵观全球的实践,保护这一概念也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积极、有效的保护与更新,平衡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两者的关系,能使一度丧失活力的街区、建筑融入未来城市的运作,从而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雷姆 库哈斯,荷兰建筑师,被称为当代建筑之父

在全球城市均向创新经济转型背景下,下个发展期中的主阵地将是对多元人才的争夺。城市已建成空间的不断发展是不同人群寻求身份认同、精神寄托的关键,也是城市归属感延展的核心支撑,领军型国际城市的内涵共性是同时拥有在地化的城市归属感和国际化的时代认同感。

全球领军城市均步入了“聚焦对创新经济动能的挖掘与培育”的第三次转型期,国际城市持续焕发活力的关键在于对多元创新人才的持续吸引,城市空间的打造也随之进入了更加多元的,以“创意/创新阶层”的需求为引领,以企业为出发点的建设理念转向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发展新时代。

场所精神的空间延续

1979 年,著名建筑学家舒尔茨正式提出了“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源自于拉丁文 genius loci,意译为“一个地方的守护神”,古罗马人也认为,所有独立的个体,包括人或场所,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灵魂与气质。人和社会对场所的认同,即场所精神是经历时间沉淀从而缓慢形成的,维持场所精神的延续性是保证场所在遇到外因产生变迁时不至于造成场所的混沌,在城市化加速的时代中,人与城市的疏离感往往是因为新建场所对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漠视。

参考案例——
一座拥有地铁站功能的“城市记忆博物馆”

波士顿老州议会大厦(作为马萨诸塞州首府议会所在地,于1776年见证了独立宣言的宣读),随着波士顿地铁的修建,老州议会大厦被作为橙线、蓝线的上盖及换乘站点出入口,在城市生活中继续扮演着至关重要且不可分割的角色。

参考案例——
继承工业基因,延续产业文脉

纽约布鲁克林海军厂起源于1801年,占地1平方公里,二战时期曾是美国建造大量军舰和航母的核心造船厂。伴随战争结束及纽约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在经营了165年后其被政府关闭,慢慢荒废。自2002年开始,伴随政府多轮重振制造业的举措,纽约布鲁克林海军厂逐渐发展成为纽约最大的工业综合园区,成为纽约新一代智能制造的主要承载区。纽约布鲁克林海军厂现在拥有450多家企业,员工超过11,000人,每年为纽约市带来超过2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海军造船厂,纽约布鲁克林海军厂拥有纽约最深厚的工业产业文脉。在新一轮改造升级过程中,纽约政府在传承原有工业空间肌理、延续工业产业文脉的基础上,更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由原有的传统制造升级为智能制造,同时与城市功能进行交互,赋予旧工业厂房以新生,成为城市技术创新驱动的现代制造业中心。

城市更新所涉及的城市空间往往拥有浓郁的历史人文印记和独特的空间形态,是一种超越功能体验的文化体验,尊重“场所精神”也并不代表沿袭原有功能,帮助孤立的空间个体实现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无缝对接,用“活着的建筑”诠释了新时代下包容进取的城市精神,是肯定场所的认同性并以新的方式加以诠释。

仲量联行认为,对“场所精神”的尊重应当贯穿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在社会与经济效益两个维度繁衍集体记忆,延续场地精神;城市文脉的复兴和传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文化展示、展览和回顾,而应该基于文化积淀,结合新时期的城市发展使命,与城市功能进行充分交互,通过新产业、新功能和新内容的导入,构建新型城市功能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脉赋新。将历史记忆与生活方式结合,将产业文脉延续和升级,将城市功能延展和扩充,形成多元、复合、升级的城市有机空间,更能有效的将历史的时间价值进行赋能,兑现历史文脉的未来价值,激活城市文化新生。

更多分析及独家观点,欢迎点击浏览仲量联行城市更新系列白皮书之三:《焕新中央活力,迈向国际城市》。

城市更新综合解决方案

针对当下城市更新的新格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与服务

订阅仲量联行“趋势与洞察”

立即订阅仲量联行全球房地产新闻及洞察周报,了解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