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引导产业功能提升 释放城中村改造长期效能
实现中心城区价值跃升的重要契机
2024年 02月 26日
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本轮城中村改造主要聚焦在21个超大特大城市,是城市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向重要举措,是超大特大城市重塑和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推动城市价值二次跃升的重要契机。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产业回归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共同趋势。与此同时,主城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可为中心城区产业更新、功能更新提供新契机。”
秉承产业导向,谋求城中村发展新模式
在上海北蔡联勤、唐镇小湾等城中村改造中,尝试突破宅地资金平衡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积极谋划高端科研、高端制造等产业方向,为地方经济中长期发展提供拓展空间。
发挥区位特点,探索新型都市产业发展机会
依托主城区大区位、大交通、大配套的基础条件,城中村改造项目可以重点研究新型都市产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科技制造型产业,服装、珠宝、食品、工艺品等时尚消费型产业。
- 案例:新加坡裕廊创新区
以南洋理工大学为创新锚定,以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聚集融合制造商、技术提供商、研究人员和教育机构等创新发展要素和创新载体。
- 案例:新加坡大成工业区
新加坡大成工业区形成了食品加工、快时尚零售、电子商务等总部办公、研发、展示、销售等一体的新型都市产业聚集。
审视适宜的创新产业功能环节,打造有所侧重的产业社区生态
不难发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共性,即:以技术为驱动,涉及研发、试制、测试、制造等多个功能环节,具有研发、测试、展示、制造、存储、办公等多样化配置要求,载体需求可能表现出既不是单一的商务楼宇、也不是单一的生产厂房,而是具有转化服务、制造服务、生活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的专业化产研一体化空间。
对于城中村改造,需要结合区位条件、环评条件、产业工艺流程特点、可利用土地资源特点、城市配套特点等,确定产业方向和环节重点,进而谋划要素聚集和规划条件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