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仲量联行首席睿见

2023年 03月 05日
庞溟,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

2023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纲举目张,实事求是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利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利于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利于促进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有利于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各项宏观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有利于更为稳健、灵活、综合、全面地开展和推进各项工作,有利于坚持底线思维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既为就业、物价、经济政策等预期目标提供了参照系和锚定,又为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充足空间,还为接下来经济增长有可能继续面临的若干风险点与不确定性留有余地。

这一目标,考虑到了2022年低基数为精确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带来的难度,考虑到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经济潜在产出增速提出的要求,考虑到了促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合理区间、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性。由于每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约能创造新增就业200万至220万人,今年12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也要求GDP保持5%以上的增速。

从经济运行回升势头的巩固和政策效能的提升来看,各项稳经济政策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协同发力,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有望进一步提速,经济运行有望更快实现更好结果,5%左右的增速目标大概率将成功实现。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2023年经济复苏的关键,依然在全力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特别是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预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将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持,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的政策基调,灵活把握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立足于支持重点基础设施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在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的投入,着眼于促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预计将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结构精准和总量有力的双重功能,更高质地、更有效地、更强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市场主体和居民部门。特别是在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前提下,更为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

在利率方面,预计将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和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市场主体贷款成本、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呵护市场主体内生融资需求、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金融需求。

在信贷方面,预计货币金融政策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企业纾困,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房地产行业、消费贷款、“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相关贷款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务求实效、毕尽全功,确保金融服务普惠性、可得性、市场主体导向,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协力合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向新模式平稳过渡。

在流动性方面,预计货币金融政策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宽松平衡态势,以此作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保证,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此外,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要更多协调配合、协同并进、接续发力、放大效能,配合加大在重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科技攻关、设备更新改造、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和结构性发展机会的投入,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努力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和社会总需求,有效弥补有效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拟按3.8万亿元。这说明针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诉求,财政赤字率、专项债额度、调入资金和国企利润上缴的比例和资金使用效率均有提升空间,通过发挥财政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撬动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为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望支持基础设施投融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预计后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在保证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预算内财政将保持更大的扩张力度,支出政策优先度将高于收入政策,且将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提升预算治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多措并举开拓财政资源空间、保持财政可持续性,需要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需要进一步优化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组合,需要将稳定市场主体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提振市场主体长期投资信心结合起来,需要密切关注财政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稳步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地方基本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此外,应重点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县市级地方政府债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压实省级政府防范化解隐性债务主体责任,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监管,逐步实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法定债务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形成协同监管的合力。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开好管好新增项目融资的“正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和融资管控、硬化预算约束、优化建设项目审核。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虚假化债、上新项目、铺新摊子,防范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平台化”。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终身问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倒查责任制度办法。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完全一致。预计将继续以自立自强、守正创新为原则,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补强零部件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控为目的,发展和安全并举,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确保国民经济和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有序协同,优化、整合、融汇创新循环生态,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相关工作有望提质加速。

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并占全球制造业三成,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让中国制造业具备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对上下游产业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并支持了中国经济崛起腾飞。

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应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夯实传统制造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以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支持,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进军,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房地产行业: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这里主要涉及到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做好风险应对各项工作,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预计政策一方面将满足基本面稳健扎实、现金流优异、财务安全性高的优质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引导其探索新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将妥善处理部分在过去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下难以自救的、无法主动完成业务调整和经营转型的企业被市场自然出清。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有望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有望由总量扩张转为存量上的提质改造和增量上的结构调整相结合,房地产企业有望向重自持物业、重运营管理、重增值服务的新发展模式转变。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是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重中之重,对资产负债状况导致的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和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相关风险等潜在风险,也要有效地进行防范、控制、化解、处置。目标明确、方向明晰、统筹协调、精准施策,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特别地,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仍需得到金融信贷积极、稳定、持续的支持。各地在全国政策的基础上应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并多渠道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更好地提振购房者信心、稳定购房者预期,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刚性住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需求,继续严防严惩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更好地抑制投机性需求与投资性需求。在满足首套住房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可考虑适时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适当下调二套房贷利率加点等措施以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提高住房贷款借款人最高年龄、加大支持和创新住房租赁贷款、放松二孩和三孩家庭限购等措施以满足老年人、新老市民、多孩家庭等群体的住房消费需求,并使他们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

– 完 –

 


关于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纽交所交易代码:JLL)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科技应用,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员工和社群创造机遇、打造理想空间、提供可持续的房地产解决方案;并不断重塑房地产未来,创造更美好明天。仲量联行是《财富》500强企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仲量联行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员工总数超过103,000人,2022财政年度收入达209亿美元。JLL是仲量联行的品牌名称以及注册商标。更多信息请浏览 j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