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新闻

成渝城市群之协同发展:实践“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成渝报告专题解读之二:区域协同篇

2022年 04月 27日

朱 建辉

华西区研究部负责人

成渝城市群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缩影。“十四五”时期,中国破局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在于“共同富裕”。在此背景下,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内陆地区需要成渝城市群作为示范,支撑内陆经济的发展,并探索城乡统筹之路。因此,成渝城市群如何通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将至关重要。

近期,在仲量联行发布的中国城市群研究系列《成渝城市群,中国第四极:“十四五”展望视角》报告中,以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城乡统筹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对成渝城市群如何合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突破行政壁垒、实现城乡统筹、树立川渝协同发展新典范等话题进行了分析。

“十四五”时期,成渝城市群将承担国家在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方面的探索重任。对于区域协同发展,其具有三层涵义:

  • 成渝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

成都和重庆两大都市圈对成渝城市群二三线城市的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

  • 川渝地区区域协同发展

成渝城市群对川西地区、川东北地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中川西与渝东南是两大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 中国西部区域协同发展

川渝地区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带动西南地区乃至广袤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而区域协同发展的实施策略大体又包含两种不同的路径依赖:

  • 路径一:中心城市、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城市带动乡镇,先富带动后富,适度向后发城市或区域倾斜资源,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富裕”。

  • 路径二:加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与周边卫星城市连成片,让更多人口迁入中心城市,分享中心城市发展的红利。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于2020 年10 月正式出台,成渝双城的协同带动作用更为突出。其中,成都的关键词是品质、科技、人居,重庆则是制造、金融、开放。成渝双城通过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在“路径一”的努力更加突出;主城区向都市区延伸产业链,甚至将重钢等传统产业牵至都市区,加速主城区产业结构升级,也带动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三峡工程后,将资源向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助力当地经济。所以重庆都市圈的重任体现在打破省际之间的行政壁垒,探索跨省协同发展之路。

四川省则在西部地区打造出以成都为首的“强省会”经济,川内人口向成都大量流入,成都平原周边卫星城地缘关系更加紧密,通过新区建设与卫星城连成片,持续推动城镇化。这体现出成都都市圈对“路径二”的实践以带动四川二三线城市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下面,仲量联行将对成渝双核——成都都市圈及重庆都市圈分别进行进一步探讨。

成都都市圈:实践“共同富裕”,从“强省会经济”到“经济强省”

四川省具有“强省会”经济的鲜明特征。由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往往一枝独秀,中西部的省份往往被贴上“一城独大”的标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往往造成社会分化、区域分化。正因为成都等省会城市在经济、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独具优势,更多资源、资本、人才正在流向区域中心城市。成都便是这一典型代表。从中国城市的经济“首位度”数据便能看出,成都以37%的首位度,位列全国第五,在GDP前二十大城市排名第一。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标志着成都都市圈正式获批。成都都市圈也是全国第三个获批的都市圈。2021年,成都都市圈GDP实现25,011.9亿元,占四川省比重46.4%,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3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一万亿,达11,336.8亿元,占四川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比重分别为47.0%、32.8%。

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将成为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支撑,同时带动四川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在“路径一”融合“路径二”的发展思路下,四川省更多地级市未来更有机会利用中心城市的产业链和经济资源的规模外溢,打造经济的后发优势,后来居上。由点及面,从成都都市圈到成渝城市群,再到川渝地区,最后让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复制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四川亦有望突破“强省会经济”的发展瓶颈,发展成为真正的“经济强省”,实现“共同富裕”。

重庆都市圈:突破行政壁垒,树立川渝协同发展新典范

 

2020 年,重庆主城扩容,从主城9 区扩张为主城都市21 区,并涵盖四个功能区,即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2021年1月4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共同批复成立川渝高竹新区,这是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首个跨省域省级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伴随四川省广安市加入重庆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与定位更加清晰。重庆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区、12 个都市区及四川广安各自被赋予全新定位:
 

  • 中心城区| 主城九区— 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渝北、巴南、北碚

  • 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璧山、江津、长寿、南川

  • 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涪陵、永川、合川、綦江(含万盛)

  • 桥头堡城市— 荣昌、大足、铜梁、潼南

  • 北部副中心— 广安

2011-2021 年十年GDP 累计增长数据印证前文分析。在川渝地区“两圈四带”中,渝东北渝东南城市带的增幅最高,高达 184.1%;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增幅分别为 168.7%、153.7%。川渝地区也是中西部唯一发展出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区域,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成渝城市群探索城乡统筹,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仲量联行通过对GDP数据的分析,发现成渝双城之间存在所谓“中部塌陷”的讲法。2021 年GDP 数据显示,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两市的GDP 在2 万亿上下,而排名第三的渝东北地区不足5,000 亿,绵阳是四川省GDP 第二大城市,GDP不足3,500 亿。也就是说,除成渝外,川渝地级市的 GDP 最高仅为成渝的 1/4 左右,大多数城市的 GDP不足成渝的 1/10。因此,从成渝城市群发展现状来看,任一单个地级市都很难支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在此背景下,成渝城市群如何起到协同发展的作用?其各大区域将各自以区内中心城市为支点,跨越行政区划边界,实践川渝合作,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延续成渝双城的经济动能向后发地区下沉,从而带动城乡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强调区域之间发展的“有序性”以及比较优势的“互补性”。当区域经济基本盘足够大,足以让内部的资源分配不再捉襟见肘时,区域协同发展的有序性才能体现。 “十四五”时期,成渝城市群高速公路、城际高铁网络加速成渝城市群同城化,成渝双城目前已实现一小时互联互通;除川西地区外,成渝城市群内的主要二三线城市与成渝双城其中一城的通勤时间不超过三小时。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于成渝城市群中小城市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对于成渝两个中心城市的价值。但交通基建的发展是经济活动形成强纽带的基础,并非全部。

从成渝双城到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不应只有成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强调“双城”,也强调“地区”,前者是点,后者是面,“以点带面”。成都都市圈将带动成都平原二三线城市实现协同发展、“共同富裕”;而重庆都市圈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跨省协同发展。成渝之间的“塌陷地区”后来居上,携手中心城市,承接产业分工与转移,才有望改变二三线城市的传统发展模式。以点带面,对内成渝城市群需实现协同发展,实践“共同富裕”;对外,引领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仲量联行华西区研究部总监朱建辉表示:“成渝城市群是“十四五”规划中探索城乡统筹的重要先行示范区。破局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局,成渝城市群身兼重任。期待未来成渝城市群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格局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早日成为中国对标世界的城市群、增长极。”

后续,仲量联行还将推出成渝城市群三大“中心”建设的热点专题分析,敬请期待。


关于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纽交所交易代码:JLL)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科技应用,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员工和社群创造机遇、打造理想空间、提供可持续的房地产解决方案;并不断重塑房地产未来,创造更美好明天。仲量联行是《财富》500强企业,截至2022年3月31日,仲量联行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员工总数超过100,000人,2021财政年度收入达194亿美元。JLL是仲量联行的品牌名称以及注册商标。更多信息请浏览j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