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挥社区价值,“针灸式”解决居民需求
如何解决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外环境空间不足的矛盾,打造有温度、有人情味、有归属感的街道社区,成为社区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是我国当前补齐城建短板、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任务,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这次疫情也暴露了老旧小区的很多短板,如卫生防疫、便民、送餐、接收快递等服务设施或场地不足,以及安防水平欠缺等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很多智能化的技防提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完成得越早,居民就能越早享受到这一惠民福利。
目前,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建设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希望社区“围墙外,围墙内”的环境条件得到提升,补齐城市文化记忆淡化、公共空间质量低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社区短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外环境空间不足的矛盾,打造有温度、有人情味、有归属感的街道社区,成为社区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改旧貌,换新颜 —— 国内外改造案例借鉴
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有其意义和价值,微更新的意义就在于从平面、空间、时间等多维度充分发挥社区的价值。在上海缤纷社区和德国柏林Prinzessinnen社区中就通过拓展公共空间以及挖掘闲置空间等模式进行社区改造,拉近了“社区与社区、人与人”的距离,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在上海缤纷社区微更新中,上海浦东新区在2016年下半年提出缤纷社区行动倡议,2017年率先在建成度最高的5个街道(陆家嘴、潍坊、塘桥、洋泾、花木)进行试点,2018年全面覆盖到浦东新区36个街镇。街镇在区规土局的指导下编制社区规划,摸清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缺失较集中、较严重、亟待完善的区域,形成公共要素清单和分期行动计划。
上海缤纷社区的空间扩展重在“打通串联不同社区的公共空间”,在浦东新区各个街道里广泛开展。聚焦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活力街巷、口袋公园、慢行网络、公共设施、艺术空间、林荫街道、运动场所、透绿行动、街角空间在内的9类公共要素,针对老旧社区空间有限的短板,从区域更高层面对各个社区有限空间的功能进行策划,每个社区改造后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互补,不同社区的公共空间可以共享,也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使单个社区的空间改造成为城市各个单元的功能衔接,既拓展了空间,又加强了功能配套。
在德国柏林Prinzessinnen社区改造案例中,社区将街角闲置的空地向郁郁葱葱的社区菜园进行改造,通过纸箱、牛奶盒等进行可移动种植,形成可移动的社区菜园,通过定期开办讲座、各类识别食物与植物的活动提升社区知名度。同时引入咖啡吧,特色零售,丰富盈利渠道,为菜园的运营提供资金支持。作为柏林社区更新的明星模式,社区菜园成为一种趋势。
仲量联行在近期发布的城市更新白皮书《聚焦社区更新,唤醒城市活力》中也指出,在单个社区微改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社区内部资源挖潜,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周边社区进行空间共享,其中包括水平维度复合——通过合并小区,使设施倍增、活动空间增加;垂直维度复合,例如打造垂直绿化、布置地下停车场等;共享维度复合——例如公共活动场地与停车场地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共享利用等;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展开,精准解决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