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简称“慕尼黑车展”)吸引了全球目光。比展会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品牌”的强势亮相——据统计,参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链上企业达到了116家,数量上在国际展商中位居首位,是品牌与产品实力的双重展示;与此相互印证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300万辆,有力印证中国车企的全球竞争力与韧性。在这一数据背后,中国汽车的出海战略正经历一场深刻演变:从单纯追求贸易出口量的增长,转向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全球本土化布局。海外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已成为新一轮出海的主流趋势。
对于初涉海外直接投资的中国车企而言,潜藏在选址决策、社群/本地政府关系、劳资管理和项目建设中的隐性成本,已成为影响出海征程的关键变量。仲量联行基于服务全球车企的经验以及深度洞察,甄别并总结出了出海征程上的“暗礁”,助力企业做好预期管理,并给出相应的行动指南。
策略先行:构建抵御不确定性的柔性布局
当前,全球经贸环境波动加剧,中国车企出海面临关税壁垒、政策多变、信息不对称等多重挑战。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等政策,都在不断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投资逻辑。
为应对上述系统性风险,仲量联行建议车企采取更具弹性的“1+N”备选选址模型:即企业在确定首要目标市场的同时,应同步规划多个备选方案,并从区位优势、政策稳定性、成本结构、物流效率及市场准入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这不仅增强了企业在与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谈判时的议价能力,更能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快速启动预案,有效对冲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
在投资模式上,“轻资产、快周转”的运营思路备受推崇。仲量联行中国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总监尹鸿指出:“除非有特殊的工艺流程要求,我们通常建议客户优先考虑租赁或收购当地现有的工业物业,通过改造升级实现快速投产。这种方式能显著缩短项目周期,降低初始资本投入,为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留战略灵活性。”
打造战略灵活性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快速应变,也可考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外脑。通过专业服务机构的全球网络与本地知识,企业能够有效弥合“信息差”。例如,针对各地政府不断更新的产业补贴、税收优惠或环保标准,专业服务机构能够提供动态追踪与解读,协助车企提前规划,使选址谈判从“被动应对变化”转变为“主动驾驭机遇”。
超越选址:跨文化整合与品牌形象的战略支点
车企布局海外的挑战不仅在于硬件选址,更在于软性融合。在欧洲,许多优质工业地产为家族或基金长期持有,交易信息并不完全公开。缺乏本地网络的企业可能难以获取这些“私域”机会,导致选址选项受限、成本增加。在东南亚、中东等文化多元地区,宗教节日、工会制度等差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劳资纠纷,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声誉。
针对上述挑战,成熟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能够通过充分调动信息,构建起穿透私域市场的“资源雷达”。仲量联行曾在买卖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与匈牙利当地团队协作,第一时间联系到业主,凭借多年来与业主良好的关系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精准理解,顺利完成交易。此外,专业机构也可承担“总部联络窗口”的角色,搭建不同地区的项目管理体系,并确保充分调研、适配本地需求,实现“由总部统筹当地”和“多点铺开、同步推进”。例如,某汽配企业在进军欧洲的过程中,因前期调研不充分,导致其厂房设计标准远超当地现有物业规格,后由仲量联行协调双方沟通,引入多方资源后,该汽配企业有效止损。
此外,房地产策略本身也是品牌价值塑造的重要工具。在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国车企常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的挑战。企业的制造基地、旗舰展厅、办公职场的选址与品质,直接向当地消费者、合作伙伴、员工社群及政府传递着企业的实力与承诺。
“选址即品牌。”仲量联行中国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总监尹鸿分享道,“将展示空间或办公地点布局于核心商业区,不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品牌声明:展示了企业融入本地商业生态的决心,有助于提升品牌高端形象并吸引顶尖人才。”
全链条视角与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落地可控
车企海外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周期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被放大为系统性风险。因此,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在海外项目推进期间,企业应以“周”为单位管理项目进度,并设置关键节点。在实践中,上述项目管理理念也得到了检验:例如,在五菱汽车印尼子公司60公顷汽车制造工业用地收购项目中,仲量联行凭借广泛网络与谈判专长,成功协助五菱以其预期价格完成了60公顷工业用地的土地交易,在整个项目推进期间,以“周”为单位对尽职调查、谈判、交割、设计施工等各阶段进行精准把控,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中国车企的出海已经超越“整车制造品牌走出去”,演变为车企产业链的协同出海;这意味着,核心部件如主机、动力电池企业的选址决策必须具有全链条视角,为其关键供应商的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否则就会增加额外成本,影响投产进度。
例如,某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前未充分尽职调研,快速签约购买了大片土地,并要求供应链企业集体入驻,而在推进过程中发现当地电网无法承载集群生产需求,部分供应商面临承担高额成本或客户流失的两难抉择。仲量联行依托在当地的资源优势为该动力电池公司重新落址在了一座更匹配其需求的园区,帮助企业及时止损的同时也让其运营尽快走上正轨。
实践经验证明,车企出海时,对其链上供应商进行分类考量十分必要,因为一级供应商、电池厂、技术导向企业在选址上各有侧重:电池厂会优先考虑电力供应、环保审批以及地方政府和民众态度;而原材料供应商则更看重核心资源的获取;辅助驾驶等技术则需要考虑当地技术兼容性及数据合规性。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制定差异化策略。
结语
当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入深度布局新阶段,土地、厂房、门店等企业房地产的战略价值已远超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物理属性:它们是企业应对地缘博弈、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管理运营风险的战略性支点。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车企必须将企业房地产策略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以更成熟的投资模式、更全面的风险审视和更精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赋能海外征程。唯有如此,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规避隐性成本的暗礁,真正迈向“中国智造,全球共享”。
JLL护航中国企业出海
作为全球领先的房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联行的“中国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贯穿出海的各个阶段,帮助企业弥合海外“信息差”、“资源差”、“沟通差”与“运营差”,并凭借覆盖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业务网络和全球视野,助力企业整合市场全景信息,有效管控风险,在海外竞争中取得优势。
如需了解更多仲量联行相关服务,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