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太区市场的制造领域,一场围绕技术型人才的深度变革正在发生。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区域内的领先企业正突破传统边界,将弹性工作制、职业健康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办公室员工福利”系统性地引入生产一线。这种从“工厂管理”到“人才经营”的范式转变,正在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竞争力内核——当生产线员工能够获得与办公室同等的职业关怀与发展机会时,企业收获的不仅是留存率的提升,更是面向智能制造的可持续人才优势。
仲量联行调研显示,七成制造企业深陷技术型人才短缺的困境。以中国为例,2025年,制造领域内约有3000万蓝领技术性人才的缺口亟待弥补。在技术型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人才招募工作已成为多数制造企业的战略重点;然而,生产线岗位强制现场作业与倒班制的特性,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缺工难题。
仲量联行亚太区产业研究部经理Jana Cheong表示:“制造业岗位通常需要操作重型机械、处理危险材料或长时间体力劳动,受伤风险相较于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员工更高。加上职业前景不明朗、工作时间不灵活、对身心健康带来风险等固有印象,年轻人才对制造业更加望而却步。”
人才招募只是这场争夺战的上半场,如何留住人才同样关键。仲量联行最近一项针对制造业的调查中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里,生产线员工的流失率几乎是办公室岗位的四倍。
弹性工作:制造业产线员工的新诉求
为提升员工留任率,制造业正在借鉴混合办公模式的经验。仲量联行亚太区智动办公研究负责人Kamya Miglani表示:“在过去的工作模式中,由于制造业岗位的工作特性——需要固定班次和现场操作,一线工人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混合办公模式之外,但生产线员工同样渴望拥有弹性工作时间。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合理调度员工、灵活安排工作是当前的重要挑战。”
各大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实施灵活的解决方案。先进材料制造商Michelman将12小时轮班制调整为五天标准工时制,显著缓解了员工的工作负荷。
健康关怀:从理念到行动
除了灵活的工作时间,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也变得愈发重要。
“高强度体力劳动让生产一线员工更易遭遇职业倦怠、工伤及心理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优先考虑打造安全、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并投入充足的资源,以确保员工的心理健康。”Jana Cheong强调。
大型制造企业的此类举措对于小型制造商而言可能会成为负担,后者需要在微薄的利润和有限的资源中挣扎,才能设计出较为全面的员工心理健康关怀计划。相反,对于小型制造商而言,可行的解决方案则在于推行一些能够自然融入日常运营、轻量化且可持续的举措。例如,在轮班期间安排规律休息以缓解疲劳,或在全天穿插健康活动以适应不同班次的需求。
技能培训:自动化时代的必修课
虽然上述举措能够让企业直接、即时地给到员工关怀,但制造企业也在通过学习和技能培养进行长期投入,以赋能人才队伍。
制造企业员工常常认为他们的职业培训机会少于在案头工作的办公室职员,但行业的自动化转型和机器人技术应用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技能提升契机。随着新技术日益普及,市场对能够熟练运用此类技术的人员需求大幅上升,制造企业必须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来弥合此类技能缺口。
设施升级:吸引人才的隐形筹码
培训计划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课程的质量,更与企业所能提供的环境息息相关。
为此,制造企业正通过优化房地产策略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空间设计、区位优势及配套服务都成为这一决策的关键考量。许多企业正在现代化厂房和空间设计上加大投入,其中包括先进设备、符合人体工学的作业空间以及协作区域,以提升员工安全性、福祉感与参与度。
Miglani分享道:“制造企业愈发看重交通便利的区位选址,投资更多符合人体工学的设备、健身中心、亲自然空间等配套设施,这些因素对潜在员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系统性地整合这些房地产策略,企业不仅能满足生产需求,更能打造促进员工心理健康与满意度的办公场所。”
仲量联行中国区产业与物流团队业务覆盖资产类型包括工业用地、物流用地、生产厂房、创新中心、研发实验室、甲乙级仓库、改建仓库、冷链仓储设施、多功能产业及物流物业等,我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地产服务,包含市场调研、新项目选址分析、租赁管理、搬迁选址咨询以及闲置资产处置、经纪人市场价格意见、政府拆迁项目协助等。我们提供的物流地产服务项目包括供应链咨询、分拨中心设计及选址、租赁与分租、投资咨询与研究、单项资产处置及资产包交易,物流中心自动化设计,物流网络规划(国内及国际),三方物流代运营等。进入中国内地市场30多年来,仲量联行始终致力于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目标,构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生态。
如需了解更多仲量联行相关服务,欢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