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4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7.6%,中心城区甚至超过40%。这一趋势催生了巨大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对高品质、专业化养老公寓的需求日益凸显。
养老公寓不仅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居所,更是融合居住、医疗、社交等功能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市场供给仍存在结构性不足,如多人间为主、床均面积小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上海养老公寓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投资者和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仲量联行基于对养老地产领域的长期观察,梳理并总结出了养老地产当前的主流产品及其分布,并揭示了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以期为运营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市场相关方提供参考。
市场常见与“养老”有关的产品:多元产品适配细分人群及运营机构
当前养老市场基本形成了以下几类产品:
上海养老公寓供给及布局:中心城区密度高、品质公寓具有潜力
整体而言,上海养老公寓供给呈现中心城区高密度布局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老龄化水平高的人口特点;此外,中心城区建成度高、土地资源相对紧张,使得单个养老公寓规模相对较小,于是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更高的密度。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区域受益于三甲综合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中心城区便利的交通连接等因素,受到养老公寓投资和运营方的青睐,并布局高品质市场化养老公寓项目。
市场供给呈现明显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中心城区养老设施数量多、密度高、但品质参差;另一方面,新兴需求如专业照护、活力养老等细分领域存在显著供给缺口。这种供需错配为具备专业能力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窗口。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养老公寓投资: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并存
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及品质养老需求
以上海为例,截至2024年底,全市户籍人口1537.98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77.62万人,占总人口的37.6%,中心城区的老年人口占比普遍超过40%。
现有存量项目中,仍存在大量多人间为主(如三人间、四人间、六人间)或床均面积较小(<30平米)的项目。应对这样的情况,投资及运营机构可以通过置换小型养老机构、新建养老机构等方式,提供以双人间为主的高品质普惠型养老产品,释放品质养老需求。
城市更新及政策赋能
2024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近期,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支持一定时期内商务楼宇功能兼容转换。在不影响远期商务办公功能实现和符合安全、不影响相邻关系等前提下,存量低效商务楼宇保持主体不变、产证性质不变、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兼容相关业态。具体兼容业态和年限经更新主体评估并经区政府决策认定后实施,年限不超过15年;建立全周期合同,实施后以楼宇更新后的功能业态进行监管。
拥抱银发经济,共谱养老地产未来
上海养老公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巨大的需求与政策支持为投资者和运营商提供了广阔舞台。然而,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为老年人提供真正宜居、安心的养老环境。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和银发经济的深度融合,养老公寓将不再仅是居住空间,而是承载健康、快乐与尊严的“晚年家园”。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抓住这一机遇,既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对市场潜力的挖掘。
仲量联行深耕中国养老公寓市场,以科学选址与前瞻规划为核心优势,助力客户精准锚定发展机遇。我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级评估模型,结合细分客群需求定制差异化产品线,确保项目选址与产品设计高度契合市场动向;此外,凭借“投-建-营一体化”服务能力,我们将运营思维前置至规划阶段,为项目稳健盈利奠定基础。 依托与政府部门的深度协作经验,仲量联行深度融入政策导向与城市银发经济顶层设计,从土地研判、资质审批到合规运营提供全周期支持。我们协助客户高效对接政策资源,化解存量改造与医养融合中的复杂挑战,以专业洞察与资源整合能力护航项目可持续发展,在中国银发族需求浪潮中抢占先机。
如需了解更多仲量联行相关服务,欢迎与我们联系。